文 | 蓝媒汇,作者 | 陶然,编辑 | 魏晓
李想终于又喘气儿了。
三月,MEGA在“叫好”和“叫座”两条路上同步翻车把李想烦得够呛:车像棺材、定价太高、大定数量也不敢提。烦到这位社媒嘴仗向马斯克看齐的CEO,七天没发哪怕一条微博,上次更新还要倒回到MEGA发布会后的转发采访。
昨天,李想终于在朋友圈似是而非地写下一句话:无论多么难,都不能变成【达斯-维达】
GPT-4(Copilot GPT)是这么理解这句话的:
原句中对MEGA只字未提,话里话外的意思,如果外界不知道达斯-维达这个角色的含义,就不会懂李厂长的坚持。
而在今天(2024年3月11日),理想MEGA(图片|配置|询价)正式开启交付,李想又在朋友圈放出一段文字:
和在微博上嘴仗不能输一样,造车方面的不妥协,对李想来说也是个原则性问题:首先,我是好的,我不想变坏。其次,MEGA并不是产品的问题,市场不认是有人在黑我。最后,我要反击了,你们怕不怕。
何小鹏、余承东、傅盛和罗永浩分别在评论中表示了支持。
技能冷却一周,李厂长的反击开始了。
“翻车”
客观来说,理想已经把MEGA搞砸了。
自打3月1号新车发布会结束,关于MEGA的负面讨论就没停过。
首先是外观设计:从 MEGA 亮相开始,社媒上的负面评价就始终处于扩散状态。最开始只是嫌这车前脸太工业,不符合主流审美,抽象的低风阻设计多少带着点后现代。之后,好事者拍了张地库并排停着几辆MEGA的照片,黑灰色方形长尾配上低饱和度色调让气氛转瞬变得阴间。对于一辆主打家庭定位的七座车来说,这样的舆论无疑非常不利,谁家不想图个好彩头。
其次是价格问题:MEGA定价高达55.98万元,算上保险购置税等一些闲杂费用落地直奔60万+。横向对比懂车帝给出的MPV车型销量排行及配置,不难发现所有这些可选冰箱彩电大沙发的车型中,MEGA基本是最贵的,也是唯一一口价、没得谈的。
统一高价显然超出了部分消费者的预期,进而导致了购买决策受到影响。消息称MEGA大定订单没能破万,小定转大定的数量有限,上市72小时大定约3218台,而整体退订量却高达10297台。
截止目前,官方暂未证实该消息。但对比过去李想风风火火的招摇,MEGA销售量不及预期大约已是板上钉钉。
实际上,这车从宣发开始就被车圈广为议论,但当时的话题除了理想第一款纯电之外,大多集中在外观设计:第三方渲染图流出,李想回应称“真设计成这鸟样,就把设计团队干掉,顺便自己跳楼”。但等到MEGA上市以后,网友发现效果图和实车外观基本一致,懂流量的李想用自家GPT做了个跳楼视频,顺带又蹭了一波大模型热点。
从鸡汤文高呼学习华为,到拿研发拿成本怼友商甚至跨行教做人,李想把舆论场玩得平步青云,却没算到高位蹦迪翻车后,舆论自然即刻反噬。
以至于夸下海口的“50 万元以上汽车销量第一名”,到现在都凹不出一份口径合理的正经榜单。
实用可以,别走极端
五六十万的车,该要面子还是里子?
李想首先排除了一个错误选项:面子。
MEGA这车的问题出在哪,阴间滤镜显然不是原罪。打一开始,理想对MEGA的设计重点就不在颜值上——官宣实车图那天,李厂长微博只写了一句话:猜风阻系数吧。
为了降能耗拼续航,新能源赛道卷风阻系数还算常见,小米那场技术发布会雷军也专门把车身风阻特别是激光雷达单拎出来,跟竞品比了半天。
但如果把对比范围扩大到MPV或者说豪华车、商务车、家庭用车,不提什么大座舱或者冰箱彩电大沙发先说风阻,观感上多少有些奇怪:又不是造赛车,大型MPV要什么风阻?
哦,因为它是纯电,不巧还是理想汽车的第一款纯电。
续航和电池成本一直是纯电赛道的限速器,理想第一套纯电方案就用在MEGA这种尺寸的车上,显然进一步放大了两个问题的存在感。
如果说电池成本高导致纯电车型初购价格较高不可避免,怪不到MPV车型头上还可以理解,那另一项续航焦虑,对于这款主打家庭概念的中长途旅行车来说,几乎是一个完整暴露在外的弱点。
MEGA城市通勤基本不太可能有人开,使用频率较高的场景大多建立在长途出行和高速方面,跑长途“等”的这个过程很烦想必车主都有体会,尤其对纯电车型,需要等的除了充电过程之外,还要先等到服务区有空余的充电桩腾出位置,第二排的老板愿意等吗?黄金周一家子等得满意吗?都不好说。
理想在续航、补能这边当然也下了功夫: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5C快充电池,800V高压平台落地应用,从去年开始在高速服务区兴建了超过300座5C超充站,今年计划扩充到2000座,未来超过5000个直营5C充电站将覆盖全国95%的高速和重要国道,采用加盟模式的充电站也会于今年大规模落地。
可一旦考虑实际用车场景,“等”这个问题依然难以忽视。而选择用极端设计降低风阻耗能,换取续航的提升,代价就是这车从外观上并没有什么面子可言。
再说说里子:报道称,部分小定用户对于实车的感受是“质感与定价不符”,具体表现为内饰缺乏高级感、座椅缝线和空调出风口等地方做工粗糙等一个又一个的“小伤”,缺乏豪华车应有高级感的同时,这类小伤在长途出行中很可能时常会影响用户体验。
李想本人是信奉“实用主义”的那一派,造车之初,为了解决续航焦虑同时降低电池等部件成本,他坚持推进增程式路线,公司去年凭借L系列三款车型37.6万辆的年交付,做到了30万元以上SUV和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双料销冠。L系列从外观到内饰高度相似,也有些类似日本车企当年那种零件互用的降本逻辑。
业绩同样好看:2023年Q4,理想汽车营收417.3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0.3%;净利润达到人民币57.5亿元,同比暴涨2068.2%,环比增长104.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72.9亿元,同比去年上升251.1%。
但五六十万的豪华车,无论商用还是家用,似乎都该有设计上的进一步升格:一辆花瓶车,得开出去有面子,像奔驰C,像718,至少它们金玉其外;一辆家用车,得有里子,质感要够,堆料要足,舒适安全。
而对于一辆定价小六十万的高端家用/商用车,面子和里子缺一不可的道理并不复杂。显然,MEGA在这两方面,做得都不是那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