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新年的第一声钟声响起,全球各国人民共同庆祝新一年的到来。与此同时,全球人口统计站点的数字也悄然更新――81.19亿,25年前这一数字还不到60亿。人类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迎来了人口快速增长,这与技术进步有着最直接的关联。二十一世纪被诸多学者称为生命科学的时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农业与医疗健康的进步,改变了人口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
不久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顺利闭幕,应对气候变化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与之相对,持续快速增长的人口及随之而来的能源及生活需求持续攀高,全球减碳压力也将持续走高。
技术创新,是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持续推进全球减碳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也是人类实现碳中和的希望所在。研究显示:全球实现碳中和将持续推动能源、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领域大规模采用一系列新科技,包括人工智能、新兴材料、可再生能源以及生物基因技术。相较传统行业及产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已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生物基因技术领域,全球基因测序领导者因美纳公司(下称“因美纳”)在技术创新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方面具有代表性。随着跨国企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少企业纷纷做出表率。2022年,因美纳不仅率先实现了直接运营范围碳中和,同时承诺到 2050 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其成为首个获得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SBTi)的认证的生物基因组学领域企业代表。
在技术应用层面上,因美纳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推动基因测序从科研走向临床、农业、微生物等领域,让基因测序更加“可及”,并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工具”之一,助力种植业、畜牧业等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并且,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因美纳通过在生态系统监测、濒危物种保护等项目中提供支持,发挥基因组学的力量。
在ESG框架中,企业对社会的影响,是评估企业ESG表现的重要一环。2022年,因美纳与本土合作伙伴将iHope™项目(罕与光公益)落地中国,为罕见病患者家庭提供免费的遗传病检测,在降低遗传罕见病综合社会成本方面极具示范效应。在创造积极的社会影响力层面,因美纳还在生命科学科普教育、多元包容等领域进行了诸多实践。
在基因组学领域,如何将ESG理念融入产业实践?在降低气候变化影响方面,基因组学能够起到怎样的助推作用?带着以上问题,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因美纳相关负责人。
力争2023年范围3碳排减少46%
作为全球首批科学净零排放目标企业之一,因美纳致力于在推动人类健康的同时减少生产运营中所产生的碳足迹,将可持续融入公司生产运营的方方面面。
在碳中和方面,2022年,因美纳可再生电力比例达100%,率先实现了直接运营范围碳中和。公开资料显示,至2021年底,因美纳的碳排放范围1和范围2减少了24%(以2019年为基准);到2022年底,因美纳已率先实现直接运营范围1和范围2减排100%。
因美纳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因美纳的短期碳中和目标是至2023年范围3中重要类别的温室气体绝对排放量相较于2019年基准水平减少46%。
据介绍,为达成这一短期目标,目前范围3重要类别相关减排工作包括:运输方式从空运转变为海运、可持续投资政策、可持续商务旅行、可持续供应商、可持续运输、可持续员工通勤等;其中,自2022年起,因美纳将海运作为全球主要货运航线的运输方式,并计划于2024年及以后进一步促进空运向海运转变,大幅降低范围3排放,进一步强化净零排放承诺。
“碳中和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也是助力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机遇。”上述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作为一家以科技为本的公司,因美纳在制定气候行动目标的同时,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携手更多合作伙伴,以行动赋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上述负责人坦言,这也对企业创新路径图和资源部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在现有产品、技术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对环境的影响,并将产业链的环境足迹纳入整体考量,推动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因美纳最新推出的NovaSeq™ X系列产品采用了环境友好型设计。因美纳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该系列使用的试剂采用了全新的化学技术,可在环境温度下运输,每年可节省近500吨干冰,并显著缩小包装尺寸,大幅减少重量、包装废弃物和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因美纳在全球各地的生产运营场所也按照可持续理念进行设计和运营,其中位于上海的大中华区总部获得了绿色建筑设计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银级认证,其位于北京酒仙桥的办公室获得了LEED金牌认证,体现了在节能、节水工作和可持续材料利用方面取得的成果。
基因组学助力生物多样性
当前,全球科学界对于固碳与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共识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al-Based Solution),这既是对生物多样性的解决方案,也是对气候问题的解决方案。如热带雨林、湿地地区等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的区域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固碳生态系统。
在这一领域,因美纳则不断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的创新,帮助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开展生物多样性、濒危物种保护、生态系统保护、可持续农业实践、气候变化研究和创新研究。2022年,因美纳与Minderoo基金会宣布了一项为期三年、投入2800万美元的合作项目,旨在通过因美纳高通量测序技术改善海洋生态系统监测;濒危动物方面,因美纳的iConserve项目与圣迭戈动物园野生动物联盟等展开合作,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创建非洲各地大象的“基因组图谱”,以展示哪些象群在象牙偷猎、生殖力不足和与人类的冲突中面临最大风险;河流方面,因美纳通过STREAM项目(“对河流样本测序,以进行环境评估和监测”项目)在加拿大各地的淡水河流进行海水样本采集,进行流域监测。
基因测序技术曾因耗时长、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在多个行业市场中真正发挥作用。自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来,历经20余年的发展,单位人类基因组测序成本已经整整降低了十万倍,从原来的1亿美元下降到今天的200美元,持续取得颠覆性。基于技术进步,因美纳也正助力种植业、畜牧业等行业进行减排。
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农民、育种专家和研究人员可以识别出理想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从而为培育和育种决策提供信息,提高农作物和牲畜物种的可持续性、产量以及营养密度等,解决当下全球最具挑战性和紧迫性的问题。
在微生物领域,因美纳助力客户LanzaTech利用微生物固碳。这一微生物是名为自产乙醇梭菌的厌氧细菌,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将CO和CO2转化为乙醇。迄今为止,LanzaTech已经从工业排放物中生产了超过 5000 万加仑的乙醇,相当于阻止了20多万吨碳进入大气。
科技创新形塑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因美纳始终秉持“基因向善”的理念,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在医疗健康和生态可持续发展领域产生积极影响,以推动建立更具韧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2017年,因美纳创建了iHope™项目,旨在为罕见病患者和医疗条件不足的家庭提供临床全基因组测序(cWGS)服务。因美纳计划通过iHope™项目到2030年帮助全球超过50,000名患者。
上述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全球罕见病患者人数超3亿,规模庞大。在已确认的超过7000种罕见病中,80%是源于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病。然而,由于疾病知晓率低,专业医学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罕见病患者往往面临确诊难的窘境。有数据显示,患者确诊之前平均历经8个医生,2-3次误诊,而部分患者平均确诊时间长达5至7年。
2022年,因美纳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引入该项目到中国。由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遗传病诊治专项基金发起,因美纳基金会、国际公益慈善机构赠与亚洲联合支持的“罕与光”公益项目正式启动。旨在三年内为全国范围内超过2000个罕见病患者家庭提供免费遗传病诊断资助。
上述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 截至2023年底,罕与光项目已为超过270组家庭完成了遗传病检测。其中近八成患儿年龄低于10岁,大部分家庭来自中国经济水平中等偏下地区,通过项目,不少家庭及早获得确诊并已进行治疗。期间,项目还通过下基层义诊,帮助“就医难”的患者家庭进行遗传病检测,减轻就医负担与阻碍。
推动基因组学教育启迪未来
作为基因组学产业领导者,因美纳还肩负着提升公众和医疗领域对基因组学认知的社会责任。基于此,因美纳持续在基因组学研究、教育领域开展社会公益项目,面向不同受众“因材施教”。
2022年,因美纳携手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以及国际公益慈善机构赠与亚洲,设立“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因美纳公共卫生教育奖学金”项目。未来,该项目将通过五年期的奖学金激励计划,预计支持超700名高校学子。
除了助力中国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因美纳还致力于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科普教育。2022年起,因美纳与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合作推出了“生命科学进校园,破译DNA密码”教育公益项目。目前,该项目已为来自云南、贵州、甘肃、湖南、新疆、陕西、江苏等10多个省市的4000多名中小学生带去DNA科普课堂。
因美纳亦深度践行“多元化、公平性、包容性”这一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记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45%的员工为女性,过去三年中,女性高管人数占比提高5%。2022年,因美纳推出了支持残疾人士的新ERG(员工资源小组)项目。此外,因美纳每年监测薪资平等状态和市场竞争力,已连续四年保持净薪酬差为零。